什麼是快篩?篩檢怎麼進行?該去醫院?還是社區篩檢站?

快速抗原快篩是檢測病毒蛋白質,精準度略遜於核酸PCR檢驗 ,但10至15分鐘可知結果。快篩陽性並非確診標準,還要做PCR核酸檢測確認,不過只要是快篩陽性,都會認為高度懷疑的病例,會立即安排安排隔離。

快篩陰性不代表未染疫,檢驗陰性者仍應持續留意健康狀況,落實防疫,若有疑似症狀須聯繫衛生單位,禁乘大眾運輸。

Q1. 誰該去社區篩檢站篩檢?

設置社區篩檢站主要目的是盡快找出無症狀感染者,避免病毒繼續傳播。因此,民眾不妨用症狀檢視,有COVID-19症狀:發燒(37.5°C以上)、肌肉痠痛、疲勞(全身無力)、咳嗽、噁心、腹痛、腹瀉、鼻塞(流鼻水)、嗅味覺異常、頭痛、呼吸困難等,原則上建議到醫院篩檢。

無明確症狀但有相關接觸史,如住在(曾到)高風險區或跟確診者的足跡重疊者,請至社區篩檢站採檢。「三無者」——無症狀、無接觸史、無活動史,請不要篩檢。

Q2. 社區篩檢站的篩檢需要付費嗎?民眾要如何配合?

不須付費。民眾在社區篩檢站應保持社交距離,除採檢當下可短暫脫下口罩,其他時刻都應全程戴好口罩,並留意自身口罩的密合度,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Q3. 社區篩檢站和醫院篩檢站有何不同?

兩者硬體設備差異不大,採檢過程都是由醫師親自執行,社區篩檢站相較於醫院篩檢站的等候區更為空曠。不過,由於是臨時搭建,有些篩檢站還來不及裝冷氣,採檢的醫師、受檢的民眾會較為辛苦。

Q4. 社區篩檢的流程?

有些社區篩檢站須先上網預約,並填寫篩檢基本資料。依掛號的通知時間,攜帶健保卡至現場報到,報到後,工作人員會核對相關資料,並列印傳染疾病的申報單、檢體標籤等,再將篩檢管(檢體盒)交給受檢民眾。待採檢區有空位,工作人員會引導民眾進入,每次採檢時間約5~10分鐘。

在社區篩檢站的做法,會替民眾進行2次鼻咽採檢,分別用於抗原快篩與PCR核酸檢測,主要目的是避免「快篩」出現「偽陰性」。等待快篩結果約需1小時,PCR約6~8小時。

Q5. 篩檢後陽性的後送機制——集中檢疫所?醫院?

快篩陽性,因有5成「偽陽性」,在PCR結果尚未得知前,個案必須先進行居家隔離,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避免共用衛浴設備等。爾後,若PCR結果為「陰性」,即可解除隔離。

若PCR「陽性」且沒有症狀者,將送往「集中檢疫所」觀察14天,待二採陰,才可解除隔離;PCR陽性且合併有相關症狀者,則會收住院治療。

Q6. 已經完成採檢,檢驗結果何時會出來?等候檢驗結果期間該注意什麼?

若檢驗結果為陽性,很快會將由地方衛生單位主動通知,並安排就醫,敬請耐心等候;若採檢後3天仍未接獲通知,表示檢驗結果為陰性。在等待採檢結果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且外出時應全程佩戴醫用口罩。

Q7. 最近曾去過確診者足跡地點,該注意什麼?

若無疑似症狀,請進行自我健康監測,期間可正常生活或上班上學,也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外出,但務必全程佩戴口罩。

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佩戴醫用口罩前往社區採檢站,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要告知醫師接觸史與暴露史。但若非密切接觸,只是走過路過確診者足跡,且有戴口罩勤洗手,染疫可能性很低。

Q8.朋友或家人被通知確診,至今還沒收到衛生單位通知,該怎麼辦?

如曾與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3天至隔離前有過密切接觸,如同住、共同用餐或會面對面15分以上接觸,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

等候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單位或打1922專線,再依指示就醫或前往篩檢站採檢。

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

若察覺身體狀況有異,但不清楚篩檢站哪裡有,透過疾管署推出的「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查詢功能,就可以看到自己離哪一家醫院最近。

https://antiflu.cdc.gov.tw/ExaminationCounter

延伸閱讀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5190260.aspx

https://reurl.cc/0DVW7M

作者: 林世崇醫師 Alex Lin, MD, FACC

區域教學醫院副院長,聯新醫療集團 上海禾新醫院副院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擔任兼任主治醫師,心臟專科醫師及專科指導醫師, 重症醫學會重症醫學專科醫師及專科指導醫師,急救加護醫學會重症醫學專科醫師及專科指導醫師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