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讀心跳過快之心電圖?

心跳過快的心電圖診斷過於繁複,在ACLS急症中很難當場區分。因此,在ACLS課程中的心跳過快的心電圖診斷,以臨床處置的實際性與及時性為考量。以下所述之頻脈心律不整(tachyarrhythmia),雖然未概括所有之心律不整,但對於一般急症所見,其處置之原則均以此為原則。(心電圖的基本認識,請參考ACLS簡易心電圖的基本認識。)

如何判讀心跳過快之心電圖?

  1. 先辨認是否有P波:
  2. 若有P波→竇性頻脈(sinus tachycardia)(圖7-1),或心房頻脈(atrial tachycardia,其P波較尖較窄),或多發性心房頻脈 (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MAT,每個P波形狀不一)。
  3. 如果沒有P波,則以QRS的相互關係作為診斷依據。可能是心房顫動(Af)、心房撲動(AF)、房室結再入性頻脈、心室上頻脈(SVT)、交界心律(Junctional rhythm)、心室頻脈(VT)、或心室纖維顫動(VF)。
  4. 觀察QRS:窄波或寬波,每個QRS波與QRS波之間的距離是否規則,或不規則。
  5. 沒有P波時:
  6. 窄波而規則之頻脈(narrow and regular QRS tachycardia):
    1. )心室上頻脈(SVT):如果突然或陣發性發作,稱為陣發性心室上頻脈(PSVT)。SVT包括了AVNRT(房室節再入頻脈),AVRT(房室再入頻脈)。大部份的PSVT是在房室節發生「傳導再入」(AV nodal reentry)而造成。P波經常看不見,或隱藏在QRS中。如果再合併異徑傳導(aberrancy),則QRS波會變寬,此時與VT就很難鑑別診斷。治療時,仍然可以使用Adenosine,視其反應。沒有改善時,就視同VT,改用Amiodarone。
    2. )交界頻脈 (Junctional tachycardia):就是從希氏束(His bundle)引發的頻脈。在導程II, III, avF,P波呈倒狀。在一般心律的監視器上,有時P波出現在QRS後面,但大部份是隱藏無法看見。
  7. 窄波而不規則之頻脈(narrow and irregular QRS tachycardia):每個QRS間距不等:最長見的是心房顫動(Af,或簡稱AFib) (圖7-3),及心房撲動 (AF)。
  8. 心房顫動(Af):因為心房心律極快,大約是400-600 /min,在心電圖上無法識別,因此以心室反應(ventricular response)作為心律快慢之區分。心室心率大於120/mim,則稱為心房顫動合併頻脈(Af with RVR)。
  9. 心房撲動(AF):QRS之前,會有鋸齒狀的撲動波)flutter waves)。
  10. 寬波而規則之頻脈(wide and regular QRS tachycardia):QRS >0.12 秒,有以下兩種: 心室頻脈(VT):由於QRS波形上下方向之不同,而有不同VT。每個VT的形狀都是相同,稱為單形性VT* (Monomorphic VT) 。如果形狀不同,稱之為多形性VT* (Polymorphic VT)。
  11. 連續三個VPC連在一起,速率每分鐘大於100下,則稱為VT。
  12. VT出現的時間不到30秒,則稱為非持續之VT (nonsustained VT)。
  13. VT如果超過30秒,則稱為持續之VT (sustained VT)。
  14. 兩個VPC連在一起,稱為成雙之VPC (couplet VPC)。
  15. 非持續之VT,與成雙之VPC都不需要同步電擊治療。如果病人情況不穩定,則給予靜脈注射Amiodarone 150 mg;如果穩定,給予口服Amiodarone即可。
  16. SVT合併異徑傳導(aberrancy):必須有發作前的心電圖,才能與VT鑑別診斷。
  17. 寬波而不規則之頻脈(wide and irregular QRS tachycardia):QRS >0.12 秒
  18. 如果出現VT前的心電圖有QT延長現象(QT正常值:0.36-0.44秒),多形性VT的QRS波形由上轉下,呈扭轉形態,稱為Torsades de pointes。
  19. Af 合併WPW:必須有發作前的WPW心電圖,急性發作時才能診斷。
 QRSQRS
P: 規則QRS間距竇性頻脈、心房頻脈、 多發性心房頻脈竇性頻脈、心房頻脈、多發性心房頻脈,同時併有傳導阻滯(BBB)
不規則QRS間距竇性心律不整、APC、MAT竇性心律不整、APC、MAT,同時併有傳導阻滯(BBB),或異徑傳導(aberrancy)。
P: 規則QRS間距心室上頻脈:SVT, PSVT 交界頻脈心室頻脈(VT)、PSVT合併異徑傳導(aberrancy),或傳導阻滯(BBB)
不規則QRS間距心房顫動(Af)、心房撲動(AF)多發性心室頻脈、Torsades de pointes、Af 合併WPW
常見之頻脈心律不整
竇性頻脈(sinus tachycardia)
多發性心房頻脈 (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MAT,每個P波形狀不一
心房顫動(Af,或簡稱A Fib)
心房撲動 (AF, Atrial Flutter):有鋸齒狀的F波
心房顫動合併頻脈(Af with RVR)
陣發性心室上頻脈(PSVT)
單形性VT
多形性VT
Torsades de pointes
非持續之VT (Nonsustained VT)
成雙之VPC (couplet VPC)
交界頻脈 (Junctional tachycardia)

作者: 林世崇醫師 Alex Lin, MD, FACC

區域教學醫院副院長,聯新醫療集團 上海禾新醫院副院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擔任兼任主治醫師,心臟專科醫師及專科指導醫師, 重症醫學會重症醫學專科醫師及專科指導醫師,急救加護醫學會重症醫學專科醫師及專科指導醫師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