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的基本認識–AF專輯(1)

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以下簡稱AF) 是臨床上相當常見的心律不整,發生腦中風的危險性增高。因此特別AF相關題目寫成專集,從基本AF認識, 凝血反應,抗凝劑,新型抗凝劑(NOAC),一直到臨床用藥選擇。若有更新指引,將隨後更新。

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以下簡稱AF) 是臨床上相當常見的心律不整,根據臨床統計,得知:

  • 1-2%的人帶有心房顫動。
  • 年紀越大,心房顫動的比率也越高,
  • 在65歲以上的族群約有5-10%帶有心房顫動。
  • 男性多於女性。
  • 好發AF的疾病:高血壓、心衰竭、瓣膜性心臟病(尤其是風濕性)、甲狀腺亢進。
  • AF的病人比起同齡正常人死亡率高出2倍、
  • 中風高出4-5倍;心衰竭、失智以及住院率等問題也較一般人高。
  • 平均每五個缺血性中風患者就有一個是AF造成的。
  • 18%的AF引起的中風,在發作時才診斷出AF
  • 使用口服抗凝劑之後,減少49% to 74%的中風。

 AF起因於心房組織因退化或是其他多重因素造成心房各區域不規則的快速搏動,心房無法有效收縮進而產生血液滯留,這些滯留的血塊若脫離心臟則形成血栓。

AF有三大不良的影響:

1. 心跳的過速及不整,易造成臨床上的心悸,若長期心跳過速(AF with RVR),甚至會引發心肌病變及心衰竭。

2. 喪失有效的心房收縮、心輸出量減少、降低心功能。

3. 心房容易形成血栓,可能會引起全身性的栓塞,如中風等。

臨床上心房顫動以時間長短分為三大類,分別是:

  1. 陣發性(Paroxysmal AF):偶然發生,但持續時間小於7天,絕大多數是小於48小時,大部分時間可能是正常節律。
  2. 持續性(Persistent AF):持續超過7天,仍有機會靠著藥物或是電擊整流回到正常心律。
  3. (Chronic AF):當病患決定接受心律控制時,心房顫動已持續超過一年,變成慢性,或永久性,要恢復心臟節律比起前兩者來的困難。

心房顫動的產生機制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是由局部心房內膜不正常快速放電引起所維持的(local ectopic activity),此外電氣傳導迴路 (re-entry)的形成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心房顫動的特性是體表心電圖不規則的電氣活動(irregular activity of

surface ECG),反映出各個心房內膜區域間多重的電氣傳導迴路。

另外一些研究指出,各個單一區域的電氣活動,看似不規則,但其實電氣活動空間及時間上的關係是相當穏定的。而且各區域的電氣活動速度各有不同,心房顫動的來源可能來自最高放電頻率的心房區域,通常是左心房後壁 (posterior wall) 或是肺靜脈 (pulmonary vein) 一帶,而且是從高密度心房的定位結果得知,單一高速的迴路的區域會合併週邊心房組織的顫動傳導,這是目前認為心房顫動最重要的機制之一。

這些心房顫動的理論除了供手術及心導管定位之參考外,對臨床的應用

也有其價值。例如:

  • 不正常放電的活動容易由 class I 抗心律不整藥物所抑制,
  • 迴路機制的心房顫動則可以由 class I 及 class III 的抗心律不整藥物所抑制。
  • 年輕人的心房顫動多半未合併結構性心臟病變,大部份由單一的肺靜脈放電點所導致,比較容易在精密的定位之後,用電氣燒灼來處理,使其不用再承受長期以來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的風險。
  • 晚期心房顫動的病患,不但發作的時間較久,且會合併心房結構上的異常現象,使得心房擴大,組織纖維化,進一步引發區域阻導阻斷而造成迴路。手術治療是以 Maze procedure 為主,手術方式是將不同心房區域分隔化來阻斷多重心房內的迴路,術後復發率較高(約30%)。

心房顫動是多重病因合併而產生,像結構性心臟異常如心臟衰竭、心肌壓力增大、纖維化、發炎等原因皆有可能引發心房顫動,而心房顫動的原因、機制及病程則因人而異。

心房顫動的診斷主要依賴心電圖的變化,甚至在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病人需要用24小時心電圖(Holter ECG)或心律紀錄器(Event recorder)這樣的工具才有辦法偵測。但病人沒有AF發生,24小時心電圖也無法記錄到。這時後,Apple Watch可以幫忙。

延伸閱讀:

Apple watch and AF

心房顫動的基本認識–AF專輯(1)

凝血反應—AF專輯(2)

抗凝血藥物Heparin & Warfarin — AF專輯(3)

新型口服抗血劑 NOAC—AF專輯(4)

AF風險評估CHA2DS2VASc & HAS-BLED Scores—AF專輯(5)

口服抗凝血藥物預防中風的選擇—AF專輯(6)

心房顫動(AF)治療指引摘要—AF專輯 (7)

口服抗凝劑引起出血併發症之處置—AF專輯(8)

Warfarin、抗凝血針劑、與NOAC 兩者之間的轉換– AF專輯(9)

作者: 林世崇醫師 Alex Lin, MD, FACC

區域教學醫院副院長,聯新醫療集團 上海禾新醫院副院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擔任兼任主治醫師,心臟專科醫師及專科指導醫師, 重症醫學會重症醫學專科醫師及專科指導醫師,急救加護醫學會重症醫學專科醫師及專科指導醫師

使用 WordPress.com 設計專業網站
立即開始使用